積木展2017 台灣老花磚的建築記憶



會動的積木特展

台灣老花磚的建築記憶





台灣老花磚的建築記憶 評價



網友滿意度:



暑假孩子們都放假,常常都要想想要帶他們去哪裡走走

因為現在太陽都超烈的,所以我比較喜歡待他們去室內空間

可以活動也不會中暑

最近帶孩子去了一個不錯的展覽

就是「會動的積木特展」,下面的資訊提供給大家囉!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


2017/7/1(六)~10/10(二)


週一休館(10/9除外)


開放時間


展期間9:00~17:00


(16:30後停止現場售票、入場)


展覽地點


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拾藝術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洽詢專線


04-22220918


(週一至週五10:00-17:00)


我帶了我3歲的女兒和7歲的兒子一起去

展覽很適合孩子,互動裝置讓孩子們都玩的很開心

有靜態也有動態的積木,小孩可以跟積木猜拳或打鈀,也有一區讓小朋友自由創作,可以花些時間逛

還蠻多家積木廠商贊助,聲光和動態感覺真的不賴

還有各式型態的積木,小積木,紙片積木

重點是都免費,cp值超級高,非常值得去~~~

樓下還有遊戲區, 卡丁車, 整體環境很棒~~~

今天有看到不錯的玩具和文具用品

本來想買給孩子,但覺得舉辦活動的地方應該都會賣比較貴

所以我理智下來,想說回家再網路找找一定會有價格不錯品質也不錯的東西

好險孩子也沒有吵著要買

趁孩子都睡了我到最常逛的Momo看看

果然媽媽的直覺是對的!

有看到一模一樣的然後便宜很多的東西(心理在歡呼啊)

而且Momo剛好有在特價,所以選了個四樣東西給兩個孩子

剛好價錢也達到刷卡滿額的門檻,真是開心!!!

來分享其中一樣我覺得CP值最高的: 台灣老花磚的建築記憶

品質真的是超讚的,媽媽我拿到的時候驚呼了一下

孩子拿到也玩得用的不亦樂乎

真的很開心買對東西還省道了錢哈哈哈

台灣老花磚的建築記憶 推薦給大家囉~





小鴨 momo購物折價券傳送門

台灣老花磚的建築記憶



本週熱銷商品:





【STEIFF德國金耳釦泰迪熊】Mockyli Hippo 河馬(嬰幼兒音樂鈴)







【STEIFF德國金耳釦泰迪熊】Mockyli Hippo(嬰幼兒玩偶)



舒顏萃台南



商品訊息功能:




  • 品號:3567307


  • 看盡台灣彩瓷面磚的美麗與哀愁
  • 重新領會傳統工藝的創意與美感
  • 庶民生活中可碰觸的美感




商品訊息描述:

二十年的走訪與溯源,

看盡台灣彩瓷面磚的美麗與哀愁,

重新領會傳統工藝的創意與美感。

您是否知道,曾有一種瓷磚風行於世,表面繪製各式美麗的圖案,有花鳥、有人物、有風景,也有各種幾何圖案的創意展現。它們是在臺灣俗稱花磚,也常被稱為「馬約利卡瓷磚」的彩瓷面磚,曾於1920?1935年間流行於臺灣與金門等地,也曾流行於東南亞各國。

對當時人而言,以瓷磚妝點自家屋宇,不僅是為了賞心悅目的外觀,也曾是自家財力的象徵。出外打拼的台灣人,回到家鄉為家人蓋一座住宅,並以瓷磚裝飾,成了他們人生的夢想。仔細看這些美麗的瓷磚,可以發現其工法、設計與拼貼方式,都帶著工匠的技藝和屋主的個人喜好。因此,每每會在屋頂或意想不到的角落發現它們的身影,讓人不禁納悶貼在那個位置,是想吸引何人的目光。

這些曾被大量使用的瓷磚,在臺灣盛行的時代正逢日本殖民末期,僅出現短短15?20年,便因戰爭與政治更迭而消失。而今日只能從尚存的建物與古宅中找尋,且數量隨時間日趨稀少。因而作者康?錫先生懷著對台灣古建築裝飾的深厚情感,花了二十年親自走訪,蒐集各地的瓷磚圖樣。希望能為這短暫消逝的美麗,留下永恆的記憶,為臺灣的建築史留下紀錄,也讓讀者重新體會往日的美感與創意。

【專業推薦】

王淳熙(台北大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

水瓶子(青田七六文化長)

老屋顏團隊

李乾朗(台藝大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

徐逸鴻(建築作家)

陳春蘭(鶯歌陶博館館長)

劉淑音(台藝大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副教授)

目錄

自序彩瓷之美--用瓷磚寫歷史

一、瓷磚文化

緣起:生活的藝術

何謂彩瓷面磚?

瓷磚文化的起源

磚文化

瓷器文化

瓷磚文化的演進

采風錄:老建築.老記憶.老花磚

花磚紋樣:花卉

二、各國彩瓷面磚文化

歐美彩瓷面磚歷史

日本彩瓷面磚歷史

東南亞彩瓷面磚歷史

采風錄:老建築.老記憶.老花磚

花磚紋樣:瓜果

三、台灣彩瓷面磚文化

剪黏:立體馬賽克

台灣彩瓷面磚的使用

彩瓷面磚的源頭取得

彩瓷代表性建築--台北賓館的維多利亞瓷磚

台灣民宅彩瓷的使用位置

台灣家具彩瓷使用

采風錄:老建築.老記憶.老花磚

花磚紋樣:動物(含花鳥)

四、彩瓷面磚的規格與製作

彩瓷面磚的規格

彩瓷面磚的製作

彩瓷製作技法

采風錄:老建築.老記憶.老花磚

花磚紋樣:山水.人物

五、彩瓷面磚的拼貼與設計

彩瓷面磚紋樣構成

彩瓷面磚的各種拼貼設計

采風錄:老建築.老記憶.老花磚

花磚紋樣:文字.幾何

後記

名家推薦

庶民生活中可碰觸的美感:彩瓷面磚

◎文∕李乾朗(台藝大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

陶瓷用在建築上可以遠溯自三千年以前,中亞兩河流域出土大量的馬賽克裝飾建築的牆面或地面,我們在倫敦大英博物館、巴黎羅浮宮及柏林博物館可見到巴比倫、亞述、佩加蒙色彩豐富的建築面磚,中亞一帶使用面磚最早,隨著阿拉伯文化之遠播與中國絲路之東西交通貢獻,面磚征服全世界,幾乎三大文明及五大洲的建築皆使用面磚。

上釉面磚如果用於牆面或地面,其優點除了亮麗色彩與圖案優美之外,易於清潔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像台灣、福建、廣東多雨,一陣雨後,面磚光亮如新。從明代鄭和下西洋以來,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出現較多面磚,應與中西文化頻繁交流有關。近年開始追尋面磚、紅磚、交趾陶與剪黏等建築材料工藝的研究受到較多的注意。事實上,已經可以成為一項專業的學問了,我亦曾在1990 年《室內雜誌》寫過一篇〈二十世紀初葉台灣建築的彩瓷面磚〉。

為何只有閩、粵、台一帶可見到紅磚?為何只有閩南、台灣與廣東可見到交趾低溫陶?為何彩色面磚多出現於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之後?這些課題很吸引人,它牽涉到華南、中南半島、南洋、印度、中亞,乃至歐洲的建築裝飾文化傳統,包括宗教,特別是伊斯蘭文化不用人物鳥獸圖形,重視花草幾何紋樣,使得建物外表布滿花草蔓藤圖案。阿拉伯諸邦位於東亞與西歐之中間,控制了東西雙方的貿易來往,因而這種彩瓷面磚隨著商業拓展之地理區域而擴大。

另外,眾所周知,十九世紀英國的工藝運動,鑑於工業革命所帶來機器千篇一律的缺憾,人們懷念手工的中世紀美感,手工編織及陶瓷引起古典的生活美,彩瓷之復興得到助力。十九世紀的台灣,1860 年五口通商增闢基隆、淡水、安平與打狗四港之後,洋商及傳教士入台漸多。我們在淡水紅毛城東側的英國領事官邸地面即可發現可能購自英國的彩瓷地磚,這可能是台灣近代史上所保存最早的一批地面瓷磚作品。我們知道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主要的藝術評論家拉斯金(John Ruskin)在1870 年代曾旅居威尼斯,他深為威尼斯建築中蘊涵著的中世紀及東方藝術之元素所吸引。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紅磚鄉村建築即常出現彩瓷裝飾,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大量吸收英國建築特色,這些微妙的關聯,竟也使得台灣近百年來也大量運用彩瓷裝飾藝術。如果說這張漫長的建材版圖擴張地圖,需要一些具體實物來印證的話,那麼長期投入田野調查工作,並拍攝許多照片的康(金若)錫先生,他寫這本書無疑是一個忠實的歷史見證者。

從實物分布所見,運用彩色面磚的地區大體上北至日本、韓國及中國東北,南方則以台灣、福建與廣東為多,南洋則在越南、菲律賓、新加坡、印尼、麻六甲及檳城最常見,製造商除了購自歐洲外,日本是主要產地,大致上只要海洋通商可達之地,運用彩色瓷磚較多。

康(金若)錫先生將他所拍攝到的作品分門別類,依尺寸大小,安裝部位、題材、內容等項目分別介紹,最可貴的是他蒐集的範疇北到日本,南到新加坡、馬來西亞、檳城,西到歐洲。另外,金門位於東亞的中西點,南來北往的貿易船常經過金門、廈門及潮州,因此金門建築的瓷磚特別豐富,這本書有許多精彩的彩瓷即是在金門看到的。由於彩瓷的背面往往有它的出產地之文字記號,這大有助於研究當時的工廠分布。除了建築物之外,桌椅家具、神龕亦可用瓷磚,足以證明當時人們多麼喜用這些瓷磚。可以說,一天的生活中,眼睛所見之處都離不開瓷磚。

透過康(金若)錫先生多年努力的拍攝、撰述,我們足不出戶即可見到多采

多姿的瓷磚,我樂於大力推薦這本耗費數十年功力才寫出來的精彩書籍。

內文試閱

陪伴居住者走過歲月的屋舍,經常被輕易地夷為平地,昔日風華在改建新屋後煙消雲散,連可供憑弔追憶的影子都沒了,甚為可惜。從事台灣傳統建築田野調查研究,不覺已過二十多個年頭。記得當年 1990 年,我第一次踏上金門那片土地時,立即被那些保留完整、風格獨具的閩南古厝所吸引,而不少紅磚古厝的門面上還黏貼了形形色色的「彩瓷面磚」,更令人為之驚豔。從此,我就一頭栽進老建築的彩瓷世界裡,面對這些色彩豐潤、變化萬千且融於閩南紅磚建築中的「彩瓷」,每每讓我流連忘返。我對這種建築用的「彩瓷面磚」可說一見鍾情且情有獨鍾,多年來南北走訪,一直很想追溯它的起源,經過持續的尋找資料與訪談後,得知原來這些彩瓷當年大都是從日本進口的,心中疑問頓時而起:那麼,為何這種裝飾用的建材會大量留在這片土地上呢?其背後的真正原因又為何?就這樣,我一步步地嘗試尋找及蒐集更多彩瓷的圖案,還有與彩瓷的所有文字資料。

在多次出國考察及旅遊之際,我都會在旅途中特地抽出時間,安排一趟彩瓷之旅,尋找散落各地的彩瓷蹤跡,或是蒐集與彩瓷相關的紋樣、資料與出版品。中國大陸沿海的廣東汕頭、絲路上的新彊喀什,以至東南亞的澳門、南洋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檳城及麻六甲、印度、泰國曼谷、緬甸仰光、印尼的峇里島,甚至是歐陸的義大利龐貝、佛羅倫斯及威尼斯、希臘雅典、克里特島及聖托里尼島(Santorini),還有東歐的奧地利維也納、匈牙利布達佩斯、捷克布拉格、荷蘭鹿特丹,法國巴黎及夏特(Chartres)、英國倫敦,以及南歐的彩瓷故鄉西班牙及葡萄牙、美國東岸的紐約及邁阿密、西岸的洛杉磯及聖卡塔莉娜島(Santa Catalina)、中亞土耳其的伊斯坦堡......,一路走來,居然繞遍了快半個地球,只為了那是彩瓷面磚可能存在的地方。

直至近年,有時間再回過頭來看看台灣的彩瓷,重新審視在台灣傳統建築中一度大量使用的裝飾面磚,才驚覺即便到了現在,台灣本土建築中也尚有數量可觀的面磚留存下來。唯一美中不足之處,同時也是不可避免的是,這些碩果僅存的花磚隨著老房子的汰舊更新,數量越來越少;而且坊間的相關資料也少得可憐,比如這些裝飾用的彩瓷面磚是何時製造、由誰設計、其源頭特徵等等,國內的相關研究幾乎一片空白,目前能看到的彩瓷書都是出自外國人手筆。

有感於此,憑著一腔熱情(當然,還有多年採集的豐富資料庫),我覺得應該提筆為台灣花磚留下一些記錄,從中理出個頭緒,以供後人能不忘其芳菲、延伸其特色。倘若讓台灣建築史上這多彩的一頁「彩瓷」平白消失,將是一件多可惜的事啊!

本書所列彩瓷,除了台灣之外,也把金門、澎湖列為研究範圍,並以新加坡、檳城、西班牙等地彩瓷做為考證依據。書中出現的所有彩瓷都是我多年來實地田野調查所得,包括現有的傳統老建築及近代建築所使用的彩瓷面磚,書中也對瓷磚源頭、歷史文化的演進,還有彩瓷面磚的規格、製作、特色、裝飾部位、分布情形及紋樣分篇章論述,並探討彩瓷藝術在文化上的價值。本書收錄的彩瓷照片,大部分是近二十年來我在田野調查中直接從建築物上拍攝下來的,回來後再經裁切而成,所以品相並不算最佳。近年來雖然曾多次再訪舊地補拍,但很多老建築已經消失不見了。另外少部分是友人提供的珍貴收藏,在此要感謝蔡文士、陳達明、Victor Lim、林佳仕等同好,他們收藏彩瓷的歷史都有十多年了。

台灣歷經了漢民族的移民墾拓、日本人的統治等,在不同政權的交替下,近數百年來台灣可說是在一個複雜的環境下成長的,「文化包羅萬象,當多種文化交融時,往往會有一些新的象徵體系產生,表現形式也會有所不同」,建築上的彩瓷裝飾即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

為這美好卻快要消失的台灣建築史的一段時代故事留下見證,是我以「彩瓷」為題出版專書的主要理由,也是我二十多年來的心願,更希望此書能對於後人探討近代建築的年代判定、實際保存、維護再利用及美術設計的研究上有所助益。

作者資料

康(金若)錫

文史工作者、社區大學講師。1985年起從事台灣古建築田野調查研究至今。曾任李乾朗古建築研究室研究助理、台北市古風史蹟協會理事長。有多種古建築及裝飾相關研究與著作:《台灣古厝圖鑑》、《台灣古建築裝飾圖鑑》、《台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鑑》、《台灣門神圖錄》(以上均為貓頭鷹出版),以及《大龍峒保安宮建築裝飾》、《新竹都城隍廟建築藝術與歷史》、《摘星山莊》、《雕刻之美--林本源園邸》、《桃園景福宮大廟建築藝術與歷史》、《板橋接雲寺建築藝術與歷史》、《泥塑剪黏之美-林本源園邸細賞系列》。



商品訊息簡述:































台灣老花磚的建築記憶





arrow
arrow

    mendozya42r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